每每听到身边的人大声吆喝:“喝酒脸红的都很能喝”,心里就发麻——我是那种喝一点菠萝啤都会脸红的人,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据说这也是能喝的特征),可是,我真的真的真的…是一点都不能喝。喝完一小瓶啤酒都觉得难受,十分不解,那么苦的东西为什么就那么多人喜欢喝呢?同样,很难理解那些躲在厕所里抽烟的人是怎样的心情。
当然,这是别人的爱好,我无权去评论好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并且适量的烟酒也未必是坏事。比如,前阵子饭局上听到一个很旧的笑话:
不抽烟不喝酒,63岁——林彪
不抽烟只喝酒,73岁——周恩来
只抽烟不喝酒,83岁——毛泽东
既抽烟又喝酒,93岁——邓小平
吃喝嫖赌样样有,103岁——张学良
没有任何坏习惯,一生做好事——23岁,雷锋
据说,邓爷爷早早离开祖国奔向天堂,还是因为戒烟了呢。注意:笑话而已,别太较真!
公司年会将至,喜忧参半。喜的是不用干活有吃有喝有表演看还有抽奖;忧的是年饭得喝酒,不管你能不能喝,都得喝,喝了难受还伤身,不喝那是伤感情,这年头,都伤不起啊!年饭后还得给生产做培训,毫无意义的培训……
知乎:对于一个沾酒脸红的人来说,酒量是可以被锻炼的么?
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08227/answer/16089233
一般认为,aldh2*2 基因的携带者喝酒会出现「脸红反应」。
喝酒脸红的人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醉酒症状。(注意,醉酒症状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醉」)。这些不适症状会抑制人继续喝酒的欲望,从而降低人酗酒的可能。所以, aldh2*2 基因也被称为「酗酒保护基因」。
我们通常说的「醉」,是由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上升引起的。
喝酒脸红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分解乙醇的能力是相当的,但分解乙醛的能力却几乎没有。
体内乙醛的堆积会在开始饮酒的时候引起醉酒症状,但在症状缓解后,继续饮酒也不会比其他人更容易「醉」。(因为具备分解乙醇的能力)
喝酒脸红的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对醉酒症状逐渐适应(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变得「能喝」。(注:对于醉酒症状的适应,人体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对于这种通过锻炼增大酒量的现象,还存在另外一种解释。
在肿瘤组织中,ADH(用于分解乙醇的酶)与 ALDH(用于分解乙醛的酶)的活性比为 20.5 : 1,而在正常组织中,此比率是仅为 10 : 1。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癌细胞的代谢系统,其将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能力很高,但将乙醛进一步氧化的能力却很低。
也就是说,一旦有乙醛堆积引发部分细胞癌变,机体分解乙醇的能力还会变强!这样,就更不容易「醉」了。
沾酒脸红,依然想锻炼酒量的人,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沾就脸红的人在出现醉酒症状后如果继续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乙醛浓度持续升高,最终导致酒精性中毒。在某些情况下,过量的乙醛会和视黄醛争夺 ALDH1,严重影响维生素 A 的正常代谢,甚至会引起失明。
此外,携带 aldh2*2 的饮酒者出现上消化道癌的风险高达野生型饮酒者的 11.55 倍。其中,两类人群出现食道癌的风险比为12.95:1,出现口咽癌的风险比则为 11.72 : 1。 (注:野生型指的是未发生突变的基因型,野生型饮酒者可以正常代谢乙醛。)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心有余悸?对不起,我还没有说完。
对于携带 aldh2*2 的酗酒者,其肝脏细胞内的 ALDH 为突变二聚体(ALDH2*2/*1)。此酶缺乏将乙醛继续氧化的活性,故无法及时消除由乙醇氧化而成的乙醛,大大增加了该类人群罹患肝癌等 ALD 的风险。
ALD 即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称为酒精性肝病,可能引起肝癌。虽然 ALD 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这类疾病与酗酒的相关性却非常明显。
体外试验显示,对于携带 aldh2*2 的酗酒者,其淋巴细胞中的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5.88±0.58)明显地高于携带野生型基因的酗酒者(3.20±0.80),而非饮酒者的交换频率仅为(1.56±0.41)。由此可见,aldh2*2 显性突变与 ALD 的发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个体间遗传差异是酗酒者对 ALD 是否易感的基础。
最后来看个图:
咦?是不是感觉喝酒脸红的人,好像不太容易得胃癌啊?很遗憾,事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数据上看胃癌和喝酒脸红之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如果你喝酒脸红,且患有食道癌或者口咽癌,那你得胃癌的概率会非常大。 这是为什么呢?
在食道癌患者中,常伴有上呼吸道或胃部等邻近区域的复合癌变,此现象被解释为区域性癌化。吸烟者和饮酒者中都有可能出现此现象,尤其是在重度饮酒者中。
相信是 aldh2*2 突变增加了食道癌变的几率,继而影响胃部组织,间接地改变了饮酒者的胃癌易感性。
所以说,喝酒脸红的朋友,就不要轻易锻炼酒量了吧。
补充些题外话:
沈同学说的是对的,「喝酒脸红」确实是由基因决定的。控制乙醛代谢的基因是 aldh2,在亚洲人群中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aldh2*1/aldh2*1(野生型,可正常代谢乙醛)、aldh2*1/2*2(杂合突变型)、aldh2*2/2*2(纯合突变型)。
「脸红反应」是如何遗传的呢?
Crahb等研究日本家系发现 aldh2*2 基因型对应脸红反应表型,无论携带无活性的 aldh2*2 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都没有活性。
在杂合子结构和表达量的研究上,乙醛脱氢酶 2 是四聚化合物酶,E487K 的突变影响了四聚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酶的正常表达。杂合子中如果 4 个单体都要稳定的概率是 6.25%(即1/2*1/2*1/2*1/2)。
因此理论上即使杂合子的正常和突变的等位基因等量表达,其最高的 6.25% 的表达量也太少,携带杂合子的个体的酶活性几乎没有,喝酒后还是会有脸红反应。
这种结果和检测到的亚洲人群中携带 aldh2*2 杂合子及纯合于基因型总和(约 50%)与观测到的亚洲人群中约 50%有脸红反应的表型一致。
也就说,只要携带有 aldh2*2 基因,喝酒就会有脸红反应。
在之后进行的家系调查的结果中发现,「脸红反应」为显性遗传。
这种基因的分布是怎样的呢?
来看一些数据:
我们对来自中国的广东汉族、辽宁汉族、青岛汉族、云南汉族,广西汉族以及广西仫佬族、毛南族、前面提到的武汉汉族共 688 个个体进行检测的,aldh2*2 频率为17.66%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携带有 aldh2*2 基因的人占很高比例( aldh2*1/2*2 杂合型占 30%,突变纯合型约占 5%~10%)。曹西蓉等对中国5个民族研究结果及其他除印度群体外的所有已报道的群体进行比较的结果,aldh2*2 在广东汉族中频率为 30.98%,而广东汉族和其他群体有显著差异(P<0.05),但 aldh2*2 频率在其他各群体的频率分布总体差异不大。 在东北的一项样本采集显示: 活性纯合基因型 aldh2*1/2*1 样本96人,杂合基因型 aldh2*1/2*2 样本30人,非活性基因型 aldh2*2/2*2 样本1人。aldh2*1 等位基因频率为 87.40%,aldh2*2 等位基因频率为 12.60%。 aldh2*1/2*1 基因型频率为 75.59%;aldh2*1/2*2 基因型频率为 23.62%;aldh2*2/2*2 基因型频率为 0.79%。 另外:
以上数据样本量虽小,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东北酒量大的人比较多。
P.S. 如果有人嘲笑你不会喝酒,你就可以告诉他你是上海人~
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 《人类乙醛脱氢酶2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作者:李杰
- 《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疾病》 作者:裘丽珍,钟文涛,龚兴国
- 《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饮酒行为的关系》 作者:罗怀容,张亚平
流言: 大约三分之一的东亚裔喝酒会脸红,这种症状称为Asian Flush,会增加患致命食道癌的危险。有喝酒脸红反应者是因为其代谢酒精的酶的基因有缺陷,因而导致有毒的乙醛在体内大量累积,造成血管扩张,引起脸红反应。~~~不逞强了,以后少喝或不喝,坚决不能患食道癌呀!
真相: 流言里所指的,喝酒以后很快脸上身上的皮肤就变红的现象确实存在。由于常常发生在亚洲人的身上,所以才被称为“Asian Flush”,也被称为“Asian Red” 或是 “Asian Glow”。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酒精过敏的反应,还是不管不顾地继续喝,或者试图通过吃抗过敏药来缓解。其实这个是由于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堆积的结果,和过敏可没有关系。 酒精如何代谢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同时它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为了消除这个危害,专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2(ALDH2)就显得尤为重要。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除了不到10%的量是以乙醇原形由肺和肾排出,主要的代谢发生在肝脏。简单来说,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代谢得到乙醛。乙醛会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再会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CO2和水,排除体外。这其中,除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可见,如果体内的乙醛堆积起来,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乙醛脱氢酶2(ALDH2)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这个问题还很严重,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是无能为力了。问题出在编码ALDH2蛋白的基因上,如果基因存在缺陷,会使得酶蛋白487位的谷氨酸(Glu)被赖氨酸(Lys)取代。Glu等位基因( ALDH2*1 )编码得到的是具有正常催化活性的蛋白,而Lys等位基因( ALDH2*2 )编码得到的是没有活性的蛋白。中学生物课学过的,我们的体细胞内每个基因位点都有两套基因,可能包含不同的等位基因。对于 ALDH2 ,如果全都是Lys等位基因,得到的是Lys / Lys纯合子,完全没有ALDH2活性。如果一份是Lys等位基因,一份是Glu等位基因,得到的就是Lys / Glu杂合子,则会具有较低的ALDH2活性,实际上,杂合的ALDH2的活性比正常的ALDH2要低100多倍。这两者在代谢速度上的差距实在是很巨大呀。而这种基因缺陷在东亚人中更为常见[1,2]。表象上看,有约36%的东亚人(日本、中国和韩国人)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尽管还存在其他非特异性的氧化酶,也可以氧化乙醛,但是效率同样没有ALDH2高,代谢需要的时间更长。乙醛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就越大。 研究报告怎么说?
因此,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正是代谢乙醛存在缺陷的人,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乙醛的侵害——即便自我感觉没醉。表现在基因上,就是不能喝还非要喝的ALDH2 Lys / Glu杂合子。因为基因不同,酶活性不同,造成酒精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正常人群有着正常的ALDH2,可以更快的代谢乙醛 ,不容易引起乙醛的堆积,对健康的危害稍小些。但对于基因存在缺陷的人,情况又分为两种。ALDH2 Lys / Lys纯合子,由于完全不能代谢酒精,不胜酒力,很快就醉倒了,所以反而不会去喝酒,对健康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如果是ALDH2 Lys / Glu杂合子,由于还是具有弱的ALDH2活性,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对乙醛、脸红现象产生耐受,成为习惯性的重度饮酒者。尽管没有醉倒,但实际上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越来越多,对机体的损伤也随之增大。
有研究表明[3],对于酗酒的人来说, ALDH2 Lys487等位基因同时对脸红和食道癌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只能产生ALDH2 Lys / Glu杂合子的人如果酗酒的话,可能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缺陷的人高。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提示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人是不是喝酒很容易脸红来判断他们是否存在ALDH2缺陷,并且由于这类病人如果喝酒的话,罹患食道癌的几率可能会更高,所以应该劝告他们少喝酒,并且增加食道癌方面的检查。
这项研究中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人群。作为补充,2010年的一篇论文对大陆人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4]。结论类似:存在 ALDH2 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罹患食道癌的几率要更高。
结论:流言证实。 喝酒脸红可不是坏事,它提示你在代谢乙醛上的缺陷。许多人依据自己是不是醉倒来判断该不该继续喝,甚至有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酒量见长就没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其实,本来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锻炼对酒精耐受了,反而会喝更多的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脸红的人还是不喝或者少喝为好,不仅仅是为了防范食道癌,对很多疾病都是这样。
参考资料:
亲们,别再黑了,喝酒脸红,未必很能喝。
Comments:0